女乙“新高度”折射大学校园女足发展的窘境

为期近两周的赛事对于很多年轻女足运动员来说都是全新的。 堪比女超联赛的训练、场地、执法、伙食标准不时让她们感到惊讶,但也折射出校园女足发展的困境——生源。 保障难度大,培训经费不足,参与机会少。 许多球员甚至是第一次踏上天然草地。 但由于资金紧张,他们不愿意为一场比赛购买一双长鞋钉。

疫情防控下女B再创“新高度”

2018年成立的女乙联赛还很年轻。 此次活动由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全国校园足球办公室”)和中国足协共同主办,知名度和存在感非常弱。 但令很多球队没想到的是,尽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带来了诸多困难,2020年的女乙联赛却迈出了“新台阶”。

中国足协透露,在支付宝“一年一亿”女足发展基金的定向投入下大学生足球联赛微博,本赛季女乙联赛从比赛组织到后勤保障,全面采用了女超、女甲联赛的标准。 所有比赛监督和裁判选择都是女性。 超层面,防疫标准也按照女超女A模式划分蓝区和绿区,严格执行封城隔离政策。

球员们更直观的感受来自于场地和食堂。 江宁赛区是女超球队江苏苏宁的主场。 这里的训练和比赛场馆符合亚足联举办比赛的标准。 每人每天300元的伙食标准,让不少选手戏称本次比赛最难的就是“不长胖”。

活动传播和推广也达到了“新高度”。 今年,女乙联赛不仅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了直播,16支球队也全部开通了官方微博账号,与中国女足官方账号形成了沟通矩阵。 一群颜值高、球技好的女足运动员也在社交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扇子”。

截至11日,微博话题#2020女二级#总阅读量已突破2000万,妇联2科普短片观看量近60万。 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一双球鞋背后的财务困境

11月30日的首场比赛,安徽师范大学佳兆业女足助理教练朱丽娜最担心的不是比赛结果,而是队员们不能受伤。 “我们都是在人造草坪上训练和比赛,这是第一次在天然草坪上比赛,球员们不太习惯。再加上那天下雨,球员们不停地滑倒,爬起来,又滑倒。我们的目标是减少跌倒和受伤。”

安徽师范大学队并不是本次比赛中唯一一支从未在天然草坪上比赛过的球队。 对于这些年轻球员来说,在优质的天然草坪上打球当然是非常高兴的,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有挫败感——在人造草坪上打球与天然草坪相比,这不仅仅是习惯问题,而是适合的运动鞋也有很大不同。 朱丽娜坦言,球队没有资金。 “选手们不可能为这次比赛购买一双合适的长钉鞋,所以只能请大家在比赛过程中尽可能小心。”

一双小球鞋背后,是校园女足发展的资金困境。

广西师范大学女足主教练黄永跃说得更严肃:“这次女乙联赛,如果不是组委会提供食宿,我们根本不可能参加。”

作为广西唯一一支进行系统、正规训练的大学女足,广西师范大学女足几乎没有资金可言。 所有训练器材都是由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热爱足球的校友捐赠的。 安徽师范大学今年得到了深圳佳兆业的支持,但朱丽娜和她的同事们仍然把每一分钱都花掉了一半。 “我们的许多宣传人员和队医都必须身兼数职,每个人都因为热爱足球而踢球。” ”。

模糊的“出身”和清晰的“未来”

采访中,记者想了解一个问题:大学生女足目前有多少钱? 但遗憾的是,无论是报名队伍数量、参赛人数、生源、区域发展等,相关基础数据仍缺乏系统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获得女乙第四名的北京师范大学女足,每年的经费在100万左右,但带队33年的主教练郎健也有些担心:“北京校园足球已经发展得很好了大学生足球联赛微博,女子学院队有30支左右队伍,但能参加的比赛很少,市级比赛不到10场,全国比赛不到10场,偶尔还要出国比赛,总共比赛不超过20场,全年至少40场左右比较合适。”

北京至今仍然如此。 在广西,正式比赛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黄永跃说:“除了女乙,今年我没有打过其他比赛,根本找不到对手,只能和一些中老年业余男足比赛。” 然而大学生足球联赛微博,更让黄永跃烦恼的是学生资源的问题:“与一流大学相比,我们很难招到好的学生。”

生源、经费、比赛……困难,都是全国高校女足面临的共同问题。 如何“解决问题”,无疑是摆在国家校足办和中国足协面前的一张试卷。

答案或许就在于赛制的构建。 借助社会力量,构建完善的竞赛体系,全面帮助学校发展女足,不仅可以摸清“家底”,鼓励更多学校加入,还可以通过女足这张金名片吸引更多孩子。大学。 走上球场,同时进一步发挥足球的教育功能。 至于职业球员,正如黄永跃所说,他们是足球普及并实现其教育功能后的“天然之花”。

本文标签: 大学生足球联赛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