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篮球 《篮球先锋》官方账号2014.11.0614:52
肖天分析中国篮球的前景
记者孟晓琪[微博]北京10月20日报道,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11月1日,2014-15赛季CBA联赛拉开帷幕,新赛季不仅有数位NBA大牌外援加盟,裁判管理等一系列新举措也相继出台。背负着亚运会失利的沉重压力和推进管办分离的期盼,中国篮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此,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际篮联副主席肖天。在前不久的亚运会上,分管篮球工作的肖天表达了对中国篮球未来的信心。在此次采访中,肖天进一步澄清,中国篮球错过了很多最好的改革机遇。现在面对新形势,体制改革是必须尝试的,但必须符合中国国情,把中国篮球几十年来传承下来的传统与学习先进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三大球必须融入市场
篮球先锋报:你作为运动员,从事过不同的项目,当上总局局长之后,又分管那么多项目,你对篮球有什么特殊的感情吗?
小天:我对篮球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我的专业是击剑,我以前是安徽省击剑队的队员,后来从击剑队考进了北京体育大学。不过在体校的时候,我打过三次蚌埠市中学生运动会,一次省中学生篮球赛,是队里的主力后卫。那时候我的身高在后卫里还算不错cba选秀太挫,后来就没再长高了(笑)。
从运动员的角度来说,我确实在篮球上花了不少心思。到体育总局工作后,我进入了国家体育总局篮球队的一线队,担任队长,我们的教练是杨伯庸教练。今年我去仁川亚运会的时候,奥运村旁边有一个小篮球场,有时候我会去那里打篮球放松一下。现在我的半场跳投已经很准了。
您主管篮球项目多年,今年又当选国际篮联副主席,从您的角度来看,中国篮球是否处在一个敏感时刻?
我不能说是某一刻,因为中国篮球一直都在承受压力。中国体育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三大运动到职业体育,一直在探索和改革。现实情况是足球、篮球的职业化程度高于排球,男子体育的职业化程度高于女子体育。当然国际上也是这样。在职业化的探索中,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效益,但也留下了很多教训和问题,一直延续到今天。
所以篮球的压力不仅仅是这次亚运会的批评声和输给日本,我们还面临着明年的亚锦赛,以及里约奥运会门票的竞争,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压力非常大。中国篮球能在亚洲领跑,能在世锦赛、奥运会上发挥出色,都是国人关注的焦点。这个问题形成了现在的局面。有人会问,为什么2008年奥运会中国夺得了51枚金牌、100枚奖牌,战胜了美国、俄罗斯,但是三大球却不好,然后在仁川亚运会,媒体谈得更多的是(夺得)151枚金牌,但是三大球一枚金牌都没有。这种事情到处都有,包括2008年奥运会和这次亚运会之间的一些重大比赛。 评论很多...现在大型比赛很多,如果你在某场比赛中表现不好,大家都会批评你、谴责你。
确实有观点认为,三大球类运动属于集体运动,不适合通过举国体制来发展……
这个问题要理性分析cba选秀太挫,不能带任何偏见。作为一个官员,我的观点可能很容易让很多人觉得你很容易站在既得利益和国家体制的角度说话。但为什么中国体育会走到这一步呢?我们来做个假设。现在也有声音说,你们市场化程度不够,你们自由化程度不够,国家体制内的体制把这些项目给扼杀了。我觉得,大家的批评肯定是有道理的,我们应该用积极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但我觉得不是一个可以完全认同、不能包罗万象的观点。
我们还是要考虑到体育项目那么多,并不是所有项目在发展上都有一样的市场化程度。比如体操、跳水、射击、举重等项目的市场化、职业化程度都很低,美国、欧洲也是这样,只有协会花钱,或者大公司赞助,如果像三大体育一样完全依赖市场,美国、欧洲是做不到的。另外,这些项目有些非常小众,而美国奥委会作为大国奥委会,每年都会按照TOP计划提供资金。
三大体育不完全等同于这些,它们和竞技体育有共同点,但必须融入市场,结合联赛、市场、社会、国际化,才能做大做强,才能长期保持高水平,这是不可否认的。在我国现在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我在仁川也有一个观点,它现在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体育行政部门或者单一部门能够解决的范围,涉及到体制、生产资料、司法、工商、教育、体育,甚至博彩业,另外也和球队的诚信度、契约精神有关,像篮球这种职业化程度高的运动,跟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发达程度、法制的完善程度有关。
篮球改革一度错失最佳时机
这也正是我想问你们的,篮球也许不再只是一个体育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是社会治理的问题。我们今天讲中国篮球的改革,还是要回到十八大的基本理论,不能走老路,不能走邪路,要走中国特色的路。什么叫老路?就是原来举国体制下的运动队模式。邪路就是照搬发达国家的俱乐部联赛。现在很多人批评三大球、篮球水平低,有少数人学习国外的经验,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职业体育里面也有一个普世的价值,就是中国篮球要上去,必须有一定的联赛规模,一定数量的职业俱乐部,一定数量的中小学打篮球的人,一定数量的球场,否则你的水平上不去。但是实际上问题是这样吗?如果是这样,中国经济等等是不是按照西方的体制上去的? 很多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多年来对中国经济持悲观态度,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国情。
我觉得导致篮球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职业化探索过程,足球和篮球都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联赛是怎么起步的,北极星计划,早期参与的俱乐部的利益,如何适应中国国情等等。有些事情没有做好,有些顶层设计缺乏战略眼光,有些问题没有果断解决,导致错过了改革的最好时机,产生了很多难以扭转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中国篮球目前的体制限制了这项运动的发展。你怎么看?而且很多人还认为NBA是中国篮球学习和借鉴的模板……
中国体系还是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现在很多人说国家体系不能大、不能强。但是美国就是美国,世界不能比,美国模式不能搬到中国来。一个项目推广与否,最终决定因素是什么?最直观的,就是国家队在世界大赛上能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比赛中能不能升国旗、奏国歌,能不能打得精彩,战胜韩国、日本。这是最基本的。
别的我们不说,就说体育领域水平的提高。我觉得现在的体制还是有优点的,但问题是没有落实,二十年改革不是强化了它,而是弱化了它。中国的篮球资源不像美国那么有限,高水平的篮球资源都是靠原有各省市的运动队支撑起来的,当初改革把资源全部扔到市场上,给了民营企业。现在大部分省市都不打篮球了,但是你们的市场环境跟NBA的市场环境一样吗?你们的联赛架构、合同精神、球员转会、选秀权、合同、赛风赛纪的监督、法制……你们的土壤跟美国不一样。
CBA的制度建设是否存在诸多缺陷?
为什么大家抱怨,到最后CBA就只有两个外援打球,国内球员看球呢?篮协也不是无所作为,也采取了很多措施限制年薪,但是下面的阴阳合同没用,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关联企业,如果存在利空,这样的事情怎么管?另外,前几年足球界有龚建平案,这几年篮球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从中国法律条文上来看,不好处理。比如黑哨,这些都是新情况、新问题,如果在美国,肯定马上就查,你就破产了。另外,像科比、詹姆斯这样的NBA球星,都是亿万富翁,夏天去非洲做慈善活动,难道他们不想休息吗?但是他们有契约精神,有社会责任感,必须履行,不履行就要受到法律的约束。 你们很多专业性、管理体制、很多东西跟美国不一样,现在如果完全按照美国的体制来做,那不是漏洞百出吗?
也就是说,在国内篮球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真正懂篮球、懂训练、懂竞技体育的人还在体制内。企业家擅长资本运作,可以给球员奖励、设置激励机制,但一支运动队要取得成绩,必须具备两点:严格的球队管理和团队精神,以及符合当下篮球发展趋势的训练规则,包括压力式防守、体能训练,以及职业体育带来的全新训练理念和方式。没有这两点,娱乐可以做,但绝对打不出真正的比赛。
有人说,现在的国家队就相当于俱乐部的雇佣兵。
CBA正在进行职业化改革,您对于CBA球队的建设有什么看法?
我以前讲过,精英体育要满足六个要素。第一,要有一定的后备力量。第二,要有一流的教练员。第三,要有系统的科学训练,不能老是玩商业把戏。第四,要有一支好的团队。今天的职业体育必须有一个GROUP(团队),而不只是单打独斗。这个GROUP在美国有球探、媒体公关、康复训练、心理咨询、罚球教练、防守教练、进攻教练,还包括一些新技术、新材料。第五,要能参加世界上一系列精选的高水平比赛,要能参加足以训练球队的比赛。第六,要在国际组织中有发言权,了解各种信息。
我们讲高水平球队,和大众体育不一样。高水平球队,不管是西方的,还是我们体制内的,都离不开这些要素。如果说有区别的话,就是这些要素在不同社会体制下的运行机制、运行背景都不一样。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参加奥运会、世锦赛,如果你不训练,没有强大的团队支撑,没有一系列的磨合,没有一个好的教练,还是不行的。而且,我们现在的体制下,国家队从俱乐部里抽调队员,打完比赛就很短时间,比赛结束后就回俱乐部,没有训练和管理。要不然,现在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的国家队相当于俱乐部的雇佣兵,队员的动机和国家利益是脱节的。 再加上现在有一个实际情况,在CBA打球的二流外援,薪水比NBA球员还高,所以有人说中国篮球水平上不去的原因是钱太多了,当然我并不认同也不反对这种说法。
另外,我们联赛现在水平怎么样?我们的治理体系跟不上,导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价格和价值观的扭曲,进而导致国家队水平不高。为国争光的利益和俱乐部的利益不同步。
现在关于CBA,有一种观点认为,联赛是联赛,国家队是国家队,是否可以理解为这种观点不切实际?
不现实。那么如果联赛还在,国家队也要在吗?现在老百姓对三大体育的抱怨和不满,是你们联赛打的比赛太多还是太少?还是你们代表国家的篮球水平在世界上丢脸了,老百姓对此不满。
你还认同“三从一大”的训练方式吗?
“三从一专”有它的历史局限性,在那个年代,它是一种训练方法,后来随着大松弘文的训练方法,才开始流行起来。在那个历史环境下,它激励了一代体育人,但现在在职业体育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它确实显示出它的局限性,比如缺乏科学精神。
我讲中国特色的职业体育道路,就是三大球都要解决一定的问题,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出发。要把新中国体育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东西,包括乒乓球精神、女排精神、登山精神、为国奉献精神、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都让大家知道。没有这些,完全不可能走西方泛娱乐的思路。另外我们现在没有西方俱乐部的职业精神、契约精神,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可能一个三流球员一年能挣一两百万,我们现在的尴尬就是,这两者都没有。我们原有体制里的这种精神,还是中国体育的财富。西方职业体育走到今天,有一套严格的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我们没有,给钱就多打,不给钱就少打,篮球能进步吗?
联赛规模不宜过大,应注重精耕细作
中国篮球和CBA联赛改革最值得关注的是什么?
我们必须把一代代体育人传承下来的东西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单纯回到国家队体制的老路肯定不行,完全照搬西方职业体育所谓的普世价值也不行。中国要走振兴三大体育的道路,就必须找到这条结合的道路。换言之,俱乐部和球员的利益必须和国家的利益一致。
从体育总局和篮协的角度,也要兼顾投资方和俱乐部的利益。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情,而是一个有机结合。我估计在打造这个东西的时候会有很多批评,但是我们要有决心,要坚持住这一点。这个问题不解决,危机会一直延续,而且会越来越深,尴尬也会越来越大。
对于CBA联赛下一轮的改革,您觉得是应该更加谨慎一些,还是应该考虑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更加大胆一些?
现在的情况可能就是这样,篮协和俱乐部对彼此都不是很满意,篮协觉得俱乐部只顾着赚钱,国家队的事情我包揽了,很多其他的事情,而俱乐部觉得你剥夺了我们很多东西,他们会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大家都觉得离自己的理想还很远……
这涉及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现在的体育体制改革还是要去本质化。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文艺不能做市场的奴隶。我非常同意这个说法。其实体育也不能做市场的奴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体育也是大文化的一部分,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在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也就是说,在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实现体育中国梦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主旋律,没有目标,行不行?现在的资本进入体育,是真的热爱体育吗?这个问题理清了,篮球改革往哪儿走,就很清楚了。
篮球应该传播正能量。为什么亚运会、奥运会上看到别国国旗、国歌,人们心里就不舒服?现在的CBA比赛真的不能太娱乐化,篮球比赛应该回归比赛本身,现在附加的东西很多都是低质量的,满足一些低层次的需求。现在进一些篮球比赛场馆,感觉像进了一个大商场。学NBA的东西,学的不是别人的精髓,而是肤浅的东西。包括现场DJ解说,有一些明显的倾向性,都是违背体育公平竞争精神的。这样下去,CBA就会被异化,篮球就是篮球。
是否可以理解为下一步篮球改革应该更加注重篮球运动本身的职业化方面?
我们必须抓住本质,另外还要根据中国篮球现有的资源,根据现在的国情去实施,而不是越花哨越好,越大越好。
否则,最终会毁掉联盟。
从哲学角度看,一个事物在发展的时候,如果某个要素被无限地夸大、扩大,那一定是不正常的现象,最终会走向事物的反面。所以,大家一定要理性客观地分析。篮球运动这些年从运动队制走到今天,这是市场经济、俱乐部、投资人的贡献,但如何让篮球运动可持续、科学化,才是大家应该思考的。
那么CBA下一步应该有怎样的调整方案呢?
我觉得CBA联赛规模不宜再大cba选秀太挫,现在20支球队就够了,前面我说的这一系列的东西,目前CBA都没有,所以不适合再大。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不是转瞬即逝,这也不符合辩证法。在现有的基础上,我们要精心培育,让它更好地吸收各种先进经验,而不是简单模仿,这样最后才会有更多精彩。
宫鲁鸣这次亚运会确实犯了错误,希望他能够吸取教训。
自从宫鲁鸣出任中国男篮主教练后,篮管中心就提出中国篮球要把重心重新转向亚洲。十多年来我们请了很多高水平的外籍教练,争取世界八强,现在却强调要先冲出亚洲。您觉得中国篮球需要降低标准吗?
当我们建立起完善的体系时,确实有很多问题阻碍着我们,这种约束和高成本使得中国篮球现有的资源无法发挥作用,所以客观上我们的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下滑,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走到这一步,并不是我们下定决心要做这做那。
仁川亚运会的时候,也有媒体问我,中国篮球是不是已经沦为亚洲二流了。这种事情,真的不能用简单的对比来判断。前段时间郎平带队中国女排,成绩是亚洲最差的,后来又在世锦赛上拿了亚军,这个应该排多高?之前还算是亚洲三流,这个已经沦为世界一流了。竞技体育是一个动态的东西,谈水平很容易挫伤球员和教练的积极性,关键是要理顺体制,把现有的资源和利益结合起来。篮球在亚洲保持前列是没有问题的,这是理所当然的结果。我们国家这么大,经济发展这么快,就算面对那些亚洲球员,哪怕有外援(归化球员)什么的,也不会太差。所以,我们还是要一起面对问题。
现在各国归化的球员越来越多,那么国家体育总局有没有可能考虑引进归化球员到中国篮球,比如林书豪[微博]?
国家改革开放了,就没什么限制了。职业体育是国际化的,姚明不是打过NBA吗?美洲杯不是也用中国标志吗?现在就一个问题,就是国家对球员身份有一些规定,给具体操作带来一些困难。至于邀请什么样的球员,那是下一步的事情。
随着国家队执教接力棒重新回到本土教练的手中,以及目前CBA联赛计划激发国内球员活力的形势,是否意味着调动本土力量的潜力比引进外援更重要?
这不是非此即彼的事情,也不是互相排斥,而是相辅相成,两条腿走路。不是说我们利用本土优势排斥外来的东西,也不是说引进外来的东西本土就无能为力。现在有很多教训可以借鉴。当然,一切都是实事求是,不管是外来力量还是本土力量,只要对中国篮球有利,我们就应该利用。所以,今年国家男篮选主教练,我主张用宫鲁鸣。
对于一支球队来说,主教练有没有威信,队员们能否听从他的话,是非常重要的。宫鲁鸣这次亚运会确实犯过错误,其实和他对这群孩子的信心有关。之前热身赛,男篮在防守、凝聚力上,都表现出了很大的进步。可能他感觉球队已经成型了,但当球队真正遇到高压的时候,还是有瑕疵的,就是对阵日本的比赛中的失误。希望他能吸取教训,打下更扎实的基础,明年还有亚锦赛。
这几年中国篮球聘请了不少外籍教练,您觉得这些外籍教练发挥了什么作用?
有些外籍教练水平很高,2004年我也主管篮球,哈里斯、约纳斯,还有后来的马赫,都给中国篮球带来了一些新的东西。后来有些外来势力跟本土文化融合得不太好,但不能一概而论,包括邓华德,在鼓励球员、用人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邓华德,还有后来的扬纳基斯等欧洲教练,有时候对我们球员的情况、中国体育传统的东西了解不够,来了就只是做战术组合,训练完就回酒店休息,跟球员交流不多。在西方,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合同就是这样,一天工作几个小时,球员自己也明白,但中国球员做不到这一点,还是需要教练去关心、去沟通。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有全球视野,有开放的胸怀,包括现在带国家队的宫鲁鸣,他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再出来带队的老教练,还是需要有开放的视野,去学习、借鉴篮球最新的理念、方法,包括临场指挥,把它变成自己的。
本文标签: 宫鲁鸣 CBA 亚运会 NBA 奥运 中国男篮 sina.cn